【華人健康網】
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弘治指出,有鑑於孕婦口腔保健的重要,健保從今年起新增「懷孕期間婦女牙結石清除」項目,除了每六個月一次口腔照護外,孕婦可再享多一次牙結石清除服務,最短間隔為三個月,請多加利用來維護妳的牙齒健康。
呵護牙齒,才能攝取營養來源
牙齒分別長在上下顎骨上,人類終其一生會依序長出兩套牙齒,小時候是乳牙,隨著年齡的增長,乳牙會逐漸被恆牙所取代,乳牙會按其萌出的先後順序脫落,然後再長出恆牙,可見乳牙被當作是恆牙萌出的引導,讓恆牙有空間長出,乳牙的牙冠幫助保留未來恆牙要長出的位置。
懷孕對口腔環境的影響
女性在懷孕期間,其內分泌會改變,而且孕婦較易感到飢餓,加上國人素有「一人吃,兩人補」的傳統觀念,一旦進食頻率及攝取食物的種類變多,食物的殘渣遺留在齒縫間的機率也會隨著提高,再加上因孕吐而喜歡吃酸性食物,使得口腔內會有更長的時間停留在酸性的環境中而造成牙齒的酸蝕,使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容易遭破壞。
如果沒有及時做好口腔清潔,便容易造成牙菌斑大量的堆積,再加上內分泌的變化,最後可能演變成牙結石、牙齦出血、牙齒因脫鈣、變軟而變得較敏感。
7大孕期常見的牙齒問題
1.牙垢和牙結石
2.牙齦的腫脹、增生與出血
3.牙齦炎
4.牙本質敏感
5.蛀牙(齲齒)
6.牙周病
7.牙痛
孕婦如何安排牙齒的檢查與治療?
孕婦的牙齒保健觀念宜「預防重於治療,治療重於拔牙」,所以在計畫懷孕之前,要先做全口的檢查、清潔、與衛教,需要治療的先做完再懷孕。
一旦懷孕後,一般的牙科檢查還是可以執行。即使需要打局部麻醉藥也無妨,因為局部麻醉藥並不會通過胎盤而影響到胎兒。
對於比較複雜的牙科治療會等產後才做;若非得做治療時也會選擇在懷孕中期(四到六個月)最穩定的時候動手;懷孕前期(一到三個月)胎兒在分化較不穩定,怕引起流產及懷孕後期(七個月到九個月)怕導致早產,較不建議做治療,通常牙醫師會慎選時機、會先以適用的藥物來緩解,請孕婦不必操心。
NEW!健保給付孕媽咪牙結石清除
中央健康保險署有鑑於孕婦口腔保健的重要,從今年起新增「懷孕期間婦女牙結石清除」項目,除了每六個月一次口腔照護外,孕婦可再享多一次牙結石清除服務,最短間隔為三個月;對於非孕婦女的「牙周病支持性治療」、「特定牙周保存治療」,今年也都納入給付,請多加利用來維護妳的牙齒健康。
(本文摘自華人健康網)